APP下载

 繁體


财经视点



沧海变桑田,香港婉然成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香港南雅货币交易所CNE.HK财经视点20231201日】

 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全面集中地开展国际资本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城市或地区;其能够提供最便捷的国际融资服务、最有效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最活跃的国际金融交易场所的城市。金融市场齐全、服务业高度密集、对周边地区甚至全球具有辐射影响力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
      香港:
      曾经是以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及完善的法治体系而闻名的亚洲四小龙
      曾经是全球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自由关税区而被称为东方之珠
      曾经因拥有开放,自由,包容,法制,公平的核心价值观而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曾经在英国式的行政管理及这个管理衍生出来的那一种文明及合理的制度并与大中华母体分割下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如今:
      这个号称世界第三国际金融中心、自由贸易港、自由关税区,曾经雄踞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香港,
      居然:
      被为富不仁,为势不义的香港银行绑架经济,操控货币、架空权威?
      无力:
      监管或约束香港银行履行其“必须为民提供银行服务”的职责;
      无法:
       协助香港千百万中小微企业通过银行开设银行户口,解决开户难问题;
      出现:
      香港一般市民和中小微企业不能够在银行开立或维持户口而无法应付日常生活及生意营运资金往来的基本需要;
      导致:
      
香港一般市民和中小微企业因没有银行结算账号而无法正常经营并出现了活不下去的严重的生存危机;
      成为:
      香港永远蒙羞无法抹去的伤痕,成为世界茶余饭后的笑话,成为香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耻辱的记忆,
      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无所作为,严重失职的象征; 
      迫使:
      千百万活不下去的卑微渺小被银行唾弃耻辱的香港一般市民和中小微企业愤怒地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推翻腐朽没落的银行制度的货币革命的浪潮;
      香港,还称得上是国际金融中心吗?  
       近日,有香港立法会议员提到,有内地网上平台形容香港与兵马俑相若,将成“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国安法》实施的三年多,香港成功从“国际金融中心”降格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近期,“遗址”之名获得大陆方面的认同。有香港网民打趣,建议特区政府将计就计,以“国际金融中心遗址”为招徕,吸引中外游客,举办“遗址”深度游,行程包括参观布满空置商铺的尖沙咀、铜锣湾和旺角,空置率极高的中环甲级写字楼,以及半空置的葵青货柜码头等。

     “短短几年,沧海变桑田”
       微博、小红书、微信平台上,都出现了不同的“遗址”说法,解释不同原因,89月开始,微博便有“遗址”的说法,例如大V的“天涯飞刀”说,现在的香港股市,被人戏称“金融中心遗址”,“不过短短几年,沧海变桑田,让人唏嘘不已”。


        而被称为“遗址”的主因,是创业板接近归零。
       11月中微博“江湖人称宋教授”表示“港股成交只剩下日均800亿港币,100亿美元出头,53%的股票接近零交易,加起来不及美股的龙头股单个股票的交易量,曾经的世界前三股市落到了这般田地!建成世界3大金融中心花了100多年,香港成为金融中心遗址,只花了不到5年!”
参观交易广场“遗址”
       至于小红书上,原来除了来港影路牌打卡,也零星出现了一种旅游方式,称要来港参观“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打卡,有网民说“国庆香港游,来参观亚洲金融中心遗址”、有人拍照留念说“香港市,曾经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有人专程到中环交易广场,拍下“无流动性的前世界金融中心遗址”,从而引起了一番讨论。
       回应多指出“遗址”说法与事实不符,认为香港金融业工资还是大幅高于新加坡,香港“堕落多一百倍都是在贵州之上”,有人则戏称“交易所已经全面走电子化了,所以这个交易广场确实是个遗址”。
内地旅客爱到兵马俑类“遗址”打卡

       两日前,微信的《独家》频道,也刊出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真相”,再次陈述此一现象;频道“GZ哲说”则贴文章标题“有人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你怎么看?”文中亦唱反调,指出了香港的不少优势,例如医疗和卫生水平,又例如“健全、自由的营商环境”,文章还比较了内地的金融中心,评说内地“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名义建几座高楼大厦,取个金融中心等名字,招租一些打着金融科技、金融服务实则从事放贷甚至高利贷、催收等灰色产业等企业,这也叫金融中心?”


       这类说法,印证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目前在内地极具话题性。

       虽然暂时未能阻止内地网民讨论,不过从内地旅客爱到兵马俑这一类“遗址”打卡参观此一现象,会不会已经出现了商机?

       由于“遗址”的说法受到大陆游客的认证,有香港网民笑称,香港出现了新商机,港府可以将计就计,思考一下如何推出“遗址”深度游,以此做招徕吸引中外游客,推广旅游业,好过搞“你好,香港”、“开心香港”,以及“夜缤纷”活动。毕竟全世界国际金融中心有好多个,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只有一个!

       至于深度游的地点,网民也有给出建议,包括一、布满空置商铺的尖沙咀、铜锣湾和旺角商业区;二、空置率极高的中环甲级写字楼;三、半空置的葵青货柜码头;四、夜晚冷清的兰桂坊;五、在六四、七一、十一等日子,大批警员把守的、空旷的维多利亚公园等等。总之短短几年,令香港“沧海变桑田”的景点太多,相信必然会吸引大批旅客,甚至海外历史、政治学者来港考察。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之名获认证或引发新商机?

内地国际金融中心是怎么变成金融中心遗址的
      1841年香港被英国统治至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回主权为止,香港由一条小渔村变成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城市齐名。
      1997年以后,历任特区政府均致力维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为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能够成功落实。中环更有以「国际金融中心」命名的建筑物,成为不少国际银行及夸国金融机构集中的地方。
      自20206月中央政府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及2024年《基本法》23条立法之后,特区政府不断加强政治、司法、教育、经济和社会控制,旨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爱国者治港。
      同时,外国政府进行去风险化,外资企业及跨国公司撤离香港,与中国和香港脱勾;加上美国政府对中国和香港进行制裁。从此香港丧失了中国与对外世界之间桥梁的角色,甚至沦为大湾区内最无竞争力的城市。
      20239月开始,(中国)内地网上流传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亚洲金融(中心)遗址」的说法,并以竞争力、港股近三成股票零成交及「深圳已变成服务香港穷人的城市」为理由,指出香港「位至三大金融中心用了一百年,变成遗址只要五年」,得到不少内地网民赞好。
香港变成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有以下五大原因
      《港区国安法》通过以后,政府施政以国安为核心,无视国安法对香港社会及经济的影响。由2021年开始,香港出现自1967年暴动和1989年六四事件以来第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可惜政府不断唱衰及抺黑离港人士,证实了不得人心及民心的政府导致众叛亲离,人才和资金不断外流。
       由「港人治港」变成「国安治港」的形势下,市民批评政府可能被警方以「煽惑罪」检控而入狱,言论自由消失,加上组织或参与游行示威可能触犯国安法;市民无法透过媒体或畅所欲言和监察政府,官员更无需为自己的施政失误向市民问责,导致吏治败坏。
       司法方面,行政长官委任国安法官审理相关的案件,过程中法官、检控官及裁判官屈服于爱国主义、个人野心和恐惧之下,放弃法治的原则和伦理,包括中立、不偏不倚、以事实及逻辑为判刑的依据、嫌疑犯不会因为政治立场及观点遭受歧视。结果,法律及法庭成为公然滥权及政治镇压的工具,法治遭到破坏,法律不能够保障个人及外资的权益。

       经济方面,政府无需提出确实的证据,可以用「洗黑钱」或「资助恐怖组织活动」为理由迫使银行冻结户口。加上政府以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签证为手段,禁止市民取回自己的强积金;过程中做成的寒蝉效应,使外资及市民失去了对政府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信心。

       金融服务方面,香港至今仍然有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无法开设银行户口,是香港丧失金融中心的重点标志;

       香港的成功正是在英国式的行政管理及这个管理衍生出来的那一种文明及合理的、自由的法治制度并与大中华母体分割下而产生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香港之所以至今仍然保留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是延续了百年英式的法治精神,香港成功的联系汇率制、资金的自由流动和低税率、低门坎等准入香港制度以及香港那曾经令人自豪的“自由,开放,包容,法制,公平”的核心价值观早就香港曾经的金融中心;

       十几年前的香港,仅凭借公司注册证书和身份证即可开出一个银行户口,并由千千万万的个人和企业那点点滴滴的资金通过轻松开设的银行账号的流动汇集成滔滔江水的资金洪流,造就了香港曾经的繁荣昌盛;

       如今的香港居然无法确保一个通过香港公司注册处和税务局(代表香港政府)的审核而形成的具有法定地位的而备受香港法律保护的经济团体开出一个银行户口?

       这难道不是香港的悲哀吗?

       香港金管局惊慌失措地加强银行监管,淡化银行的服务功能并错误地指引“香港的银行须……进行客户尽职审查”,从而使本质上具有配置和调控社会资源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的香港银行狐假虎威,披着“反恐,反洗钱”的外衣,假借“尽职调查”之名,以寻找有钱客户为实,并在假设和银行尚未建立关系的中小企业“为恐怖分子,有可能洗钱”来审核客户并进行所谓的“尽职调查"而拒绝那些无法提供资金来源证明的中小企业开设银行账号;破坏了香港经典的自由机制,动摇了香港百年金融根基;

        这难道不是香港金融史上百年之耻,千古之辱吗?

        2019年后,中央政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中港融合,原本香港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继续担当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可惜自20202022年间内地爆发冠状病毒病,并散播病毒至全球。由于香港紧随内地「动态清零」的而制定的严苛防疫措施,迫使不少外资企业及跨国公司的职员撤离。虽然疫情结束,但他们已经将总部或办事处迁到其他地方,不再返港。

       不少香港人与国际社会都觉得现时的香港已偏离了《中英联合声明》与《基本法》所讲的「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认为一国两制已经「变形走样」、「正在内地化,向一国一制蜕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正在衰亡和沉沦。

      香港以前能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是因为有自由、法治、自由港和简单低税制,但近年国际社会已不再看好香港,很多全球排名都被新加坡超越。

      专家认为,若李家超要「说好香港故事」,要先「做好香港故事」。

香港经济增长远逊预期

香港近一年以来,经济复苏的表现远逊预期。据香港政府统计处10月底公布的第三季预先估计数字,香港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GDP)按年实质增长4.1%,远逊市场预期的增长5.2%。

进出口贸易方面,今年8月份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比去年同期下跌3.7%至3,583亿港元,这个跌幅标志着香港出口连续第16个月下跌,创下最长连跌纪录,超过2015至2016年中国股灾期间,以及19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期间的持续下跌期。

香港经济复苏不似预期亦影响房地产市场,港府最大收入来源之一的卖地表现亦大幅下跌,11月初连续两幅官地流标,其中11月9日一幅临近香港国际机场,位于港铁东涌站发展项目第一期,可建住宅楼面接近70万平方呎的土地,罕有地出现“零入标”、即是完全没有发展商出价竞投,是地铁楼盘10年半以来首次出现的现像。

分析人士认为,香港整体房地产市道下跌,主要是因为移民潮,很多香港本地中产人士急于卖楼移民,加上外资撤离以及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巨企碧桂园及恒大相继出现债务危机,导致中国大陆都自顾不睱,投资香港房地产的资金大幅减少。

并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亦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据港府公布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今年9月28日联合发布第3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总排名维持全球第4位,第3大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继续被新加坡取代。

香港股市表现亦创近年新低,今年9月13日的交易日在2,961只港股当中,有915只个股(包括停牌)出现零成交的现象,占比约31%。成交额在10万港元以下的个股达到1,659只,占比为56%。

据港交所今年9月15日的资料显示,香港创业板指数当日收报25.3点,跌2.3%,成交额约7,710万港元,创历史新低。相比起2007年的1823.74点历史高位,已经暴跌98.6%。有市场人士表示,跌势如此下去,香港创业板指数随时归零。

香港股市曾经创下世界第1位的新股(IPO)融资额,但是近年每况愈下,继2022年全球IPO下跌至第4位,今年1至9月更下跌至全球第8位,仅录得44宗IPO上市,募资总额为246亿港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下跌65%和15%,被印度及印尼股市的IPO超越。

而香港恒指31年来首度被台湾超越。11月30日,港股在1.7万点窄幅上落,曾低见16863点,创今年新低。台湾股市亦告上升,加权指数收市报16839点,升156点,升幅0.94%。

香港恒生指数11月28日中午过后曾一度被台股超越,但作为香港股市旗舰指数的恒生指数收市时轻微反弹,领先台湾的加权指数;但港股11月29日继续疲弱,全日跌2.08%,以16993.44点收市,反观台湾加权指数,全日升0.17%,收市报17370.56点,即台指比恒指高377.12点,是31年来以收市计,台股首度超越港股。

许正宇驳斥香港变「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今日(121日)在网上专栏「财库论」以「久经历练的国际金融中心」为题发表文章,指从现实数据客观地看,香港金融市场具备「国际性」、「综合性」及「增长性」的特点,所谓变成「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就倚靠的是「一国两制」的独特地位,政府、监管机构和业界的长期耕耘,以及国际投融资者的口碑,有信心、底气和能力持续建设一个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国际金融中心。并认为近期港股成交及新股集资表现,主要受环球经济前境不明朗、地缘政治情况不稳,以及高息环境等宏观因素影响。他指中长期而言,香港金融市场面对的机遇肯定大于挑战,政府会联同各监管机构,推动更多新政策和措施,继续融通内地及全球资本。


马时亨看好大湾区 称IPO减属全球现象

       港股今日跌穿「万七」,市场弥漫悲观情绪,对于有中国网民形容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曾任财库局长和商经局长的马时亨日前强调,香港作为金融中心有五大支柱,除了新股集资表现较差外,其余四大支柱表现毫不逊色,以数据反驳「遗址论」。然而,资深传媒人陈景祥今(29日)在《明报》撰文,直指中国经济下滑,加上香港或受美国更严厉制裁,结构因素不易扭转,直指「长远来看我们的处境十分不妙」。

       曾先后担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的马时亨,前日(27日)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兼富卫集团主席身分出席「香港财经论坛2023」。他发言时指,衡量金融中心有五大要素,分别是股巿、债巿、银行、保险及财富管理。而香港今年除了股巿IPO外,其他四大支柱都有不错发展。

       马时亨以数据反驳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言论,根据《明报》报道,他指香港债市今年发债数量在亚洲(除日本)排第3,仅低于中国和韩国;全球百大银行中,75间在港有业务或办事处,聘请近10万银行业员工;保险业员工接近7.5万人,全世界55间国际最活跃保险集团(Internationally active insurance groups, IAIG),香港占3间,新加坡和澳洲都只占1间。资产管理方面,香港达到4.6万亿美元,多于新加坡的4万亿美元。马时亨又看好香港在财富管理的发展,认为大湾区、中东及东南亚都有潜力成为香港的客源。

       马时亨承认,香港今年在股巿IPO(首次公开募股)表现欠佳,他担任主席的富卫亦因目前巿况而暂停上市计划。但他认为IPO缩减属全球现象,香港今年新股上市减少19%、纽约减少16% ,新加坡更减少50% 。马强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非常巩固,但需要「居安思危」,港府应吸引人才和适时更新制度,包括简化上市手续。

陈景祥:香港市场不确定性吓走资金

       不过,资深传媒人陈景祥今(29日)在《明报》发表题为「我们离『金融中心遗址』有多远?」评论文章,指中国网民的「遗址论」或许过激,但「港股疲弱、成交不振、新股上市盛况大不如前,都是铁一般事实」。

       他指出,随着新股集资表现欠佳,单在20212022年间,67间券商向港交所发出停止营业通知;加上南下资金大减,导致港股成交大跌。他又比较全球主要市场,指今年上半年美国、韩国、日本和台湾股市都有16%33%的升幅,「很明显,港股陷入熊市并非全球股市现象」。

       文章指出,香港面对中美对峙、中国经济放缓,以及香港可能受美国更严厉制裁等结构因素,增加香港市场的「不确定性」,继而令资金调配到新加坡等较安全市场,「对香港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潜在威胁」。

      而去年9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新加坡得分超越香港成为亚洲最大金融中心。相比香港,新加坡「没有被美国制裁,跟中国关系友好,左右逢源,令区内竞争优势正向新加坡一方倾斜」,由于香港面对的困局不容易扭转,长远来看香港处境十分不妙。

       陈景祥认为「遗址说」不足惧,怕的是金融中心配套变质。他引述新加坡学者胡光宙曾列举香港和新加坡共同具备的3大优势,包括法制、专业人士和基建,陈反问近年香港的3大优势是增强还是削弱,例如法治就范于政治、信息自由不断受蚕食,令金融机构决定舍香港而去,他忧虑届时香港成为「金融中心遗址」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恒指跌穿万七关口

       另外,港股今天(29日)继续走弱,恒生指数继昨日(28日)被台湾加权指数「爬头」,打破1992年以来恒指高于台股指数的历史后,恒指今早开市低升4点,瞬即延续昨日跌势调头向下,上午最多下跌近350点,在「万七关口」徘徊。至下午开市,港股跌势加剧,恒指跌穿「万七」,最低见16,881点,收报16,993点,跌361点。

       香港南雅货币交易所C&E分析师指出,港府是否能够解决香港千百万中小企业的开户难问题,才是证明香港是否已经沦为金融中心遗址的有力证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当香港银行严重违背必须为广大普罗大众提供基本的银行服务的基本宗旨,抛弃了银行神圣的社会责任,歧视性地拒绝或限制香港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开设最基本的银行账号的这种违法行为可能导致香港面临危害经济稳定的经济危机的时候

       当香港政府、香港金管局无力确保“持有合法经营牌照的中小企业得到银行基本服务的时候.......

      货币革命是香港中小企业在穷途末路的香港银行崩溃之前获取有尊严地“活下去”的信念!

更多财经视点......

【香港南雅货币交易所CNE.HK财经视点202312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