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體



港元的联系汇率在全球金融风暴中还能够走多久?


 2023年1017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生效40周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我们无意、亦无需改变联汇制度。

  联汇制度以美元为锚,确定港元的价格。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和美元走强,人们较为关心港元走强和港元加息对经济民生的影响。一些观点认为,高息环境下借贷成本上升,某种程度上是实施联汇的代价。

香港之所以至今仍然保留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是建立在两大设计之上:一是联系汇率,二是资金的自由流动。

二次大战后,世界脱离金本位,各国货币都以互相挂钩的模式,维持某程度上的货币汇率稳定机制。1972年之前,港元属英镑区一员;港元与英镑以固定汇率结算。但与此同时,在香港亦有不少以美元进行的贸易活动。由于当时的英镑区实施外汇管制,而美元却是自由流动;香港虽然是英属殖民地,所以香港亦成为英镑区中,资金流入美元的其中一个缺口。
    另外,由1953年到1973年,人民币在名义上其实也是与美元以固定汇率挂钩;但由于当时正值冷战期间,中美之间有贸易禁运,中国大陆的进出口贸易,依赖香港进出口商提供的融资和结算服务。所以,香港现代金融业的基础,其实不只是股票期货证券,更重要是为各行各业提供支持,即提供美元结算服务。

1972年英镑区在庞大债务压力下终告瓦解,香港旋即与向美元挂钩;但在1974年最终还是要脱钩。由1974年到1983年,虽然港元是自由流动,但实际上还是尽量保持与美元汇率同步。所以随着当时美元的弱势,香港出现了一次资产泡沫周期,直到1980年代初美国联储局大幅加息对抗通胀,美元汇率重拾升轨,港元才不得不以100%美元抵押和兑换保证,来维持汇率稳定,这就是自19831017日在香港实施并沿用至今的港元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Hongkong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以及货币发行局制度,使港元汇率保持稳定在7.757.85港元兑1美元的区间内,维持汇率稳定。

香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发行局,纸币大部分由3家发钞银行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发行。法例规定发钞银行发钞时,需按7.80港元兑 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并记入外汇基金的账目,以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所发钞纸币的支持。相反,回收港元纸币时,金管局会赎回负债证明书,银行则自外汇基金收回等值美元。由政府经金管局发行的纸币和硬币,则由代理银行负责储存及向公众分发,金管局与代理银行之间的交易也是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以美元结算。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下,资金流入或流出会令利率而非汇率出现调整。若银行向货币发行当局出售与本地货币挂钩的外币(以香港而言,指美元),以换取本地货币(即资金流入),基础货币便会增加,若银行向货币发行当局购入外币(即资金流出),基础货币就会收缩。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会令本地利率下降或上升,会自动抵消原来资金流入或流出的影响,而汇率一直保持不变。这是一个完全自动的机制。为了减少利率过度波动,金管局会通过贴现窗提供流动资金。
       联系汇率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它还可以束缚着政府,使其理财小心谨慎。在80年代中英谈判前后和90年代香港回归过程中,联系汇率制度就起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联系汇率制度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分析如下:

首先,港币的发行是以100%的美元现钞为储备金的,而现钞只是最狭义的货币(M0)。现钞之外,加上各种存款,共同构成广义货币(M3)。香港流通中的现钞为820多亿港币,香港的广义货币(M3)为28000亿港币左右(1997年三季度数字),其中有16000多亿港币存款(约占广义货币的60%)和相当于11000多亿港币的外币存款(主要是美元存款,占广义货币的40%)。所以,香港虽然有超过7000亿港币的外汇储备,但是,如果有某种强大的外来冲击使公众信心动摇,从而有相当比例的港币存款要挤兑美元的话,香港就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

第二,联系汇率制度使香港货币当局丧失了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19934月以来的香港货币当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丧失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能力。譬如,9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有过热现象,货币当局应适当调高利率,使经济降温,健康发展。但是,因为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套利行为迫使香港货币当局无法调高利率。港币的利率只能大体等于美元利率。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联系汇率制度的薄弱环节就会变得明显起来,也就容易成为投机者进攻的对象。

第三,且不谈港币利率高对香港经济的抽紧作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港币的影响也有两重性。一般说来,港币利率高有利于稳定港币。但是仔细想一想,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港币为什么能比美元利率高?回答是,港币的风险高,公众认为联系汇率有可能失守,港币与美元的利差是对港币的风险补偿。如果注重于对港币汇率的分析,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利差:假设港币与美元利率相同,而港币汇率偏高(港币贬值),即,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理解联系汇率(固定汇率)下港币利率偏高的问题——对真实浮动汇率的压力被转移到利率上去了。这样算来,港币与美元的利差越大,说明港币的汇率风险越高,联系汇率制下的港币所面临的累积的贬值压力越大。所以提高港币利率一方面对港币有稳定作用(揽存港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关于港币风险累积程度的预警指标。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利差过大,港币利率偏高不但不能稳定港币,反而会动摇公众对港币的信心。

港元是世上极少数真正有百分百等值资产作抵押的货币,从另一个角度看,港元发行制度绝对地以规则为本,透明度极高。这个特点大大降低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香港的证券业经历过19801990年代的风浪,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港元联系汇率是功不可没

即将推出的稳定币的发行规则,可以参照港元的规则进行设计,向港元制度学习;取长补短;

近几年,政商局势动荡导致香港人才、外资出走,民生、零售、餐饮等行业更是备受打击,贸易逆差、财政赤字攀升。香港今年第3GDP下滑5.5%,更是2022年第2季以来最糟表现。

香港家道中落。过往有东方之珠美称的香港,在历经2019年反送中事件和近年疫情的影响后,经济受到剧烈冲击,尤其是出现了香港中小企业开户难这种恶劣事件,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为了稳固经济,跟随北京当局坚守清零防疫政策的香港,提前选择了解除封控措施,即便如此对外资来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光环逐渐褪去。

          近几年,政商局势动荡导致香港人才、外资出走,民生、零售、餐饮等行业更是备受打击,贸易逆差、财政赤字攀升,过往有东方之珠美称的香港,在历经2019年反送中事件和近年疫情的影响后,经济受到剧烈冲击,尤其是出现了香港中小企业开户难这种恶劣事件,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光环逐渐褪去。

       当下,港元和美元挂钩,联系汇率在7.757.85港元兑1美元之间的浮动,港汇偏软,触发7.85港元兑1美元弱方兑换保证,为了巩固与维护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管局自20225月以来已进场多达40次、动用6250亿港元承接港元卖盘,半年来香港银行业流动性已减少超过70%,这也直接导致了香港银行体系结余跌穿千亿大关,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将跌破千亿港元至500亿港元,随着美国继续加息,直接导致香港市场流动性萎缩,经济低迷,港府或动用财政储备缓解困境。

       资金从香港流走属于正常现象,当年美国量化宽松,香港利息高于美国,又或者港元-美元汇率有差价可赚,资金就流入香港,所以量化宽松的时候,香港有很多钱的。不过现在情况相反,美联储量化紧缩,又频频加息,这半年加了5次利息,而香港银行的加息幅度追不上美国,当强方保证走向弱方保证时,钱就会离开香港系统走去美国,资金就好像水一样,哪里可以牟利就流向哪里,这都是金融市场的正常现象。

       资金离开有迹可寻,除了银行体系结余下降,股市也会大跌,很多资金是投资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资金离开时股市最快有反映,股票变成现金流走了,所以每一次当这些资金一撤退的时候,股票肯定跌。”

       另外一方面,香港恒生指数由年初1月的24,000~25,000点跌至1028日收报的14,863点,港股市场成交量持续下跌,香港结算所成交量已经从2021年初的35万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29月的23万亿港元,降幅约为三分之一,海外资本流失严重。

       但楼市方面跌幅不及股市,因为楼市流动性没有股市大,加上楼市用家多,不会这么快萎缩。

       未来香港的金融市场将会如何?预计,美联储会继续加息,香港方面无法跟足,否则就加重了本地中小企业、商业机构,及供楼的人士的实时负担12月银行结余或从900多亿跌到500亿,这时银行系统失去了资金作为缓存,就会加大加息幅度,从之前的每次加0.125,加到0.25,甚至0.375

      有很多人误导,把香港经济转差归咎于美国加息,称资金流走是香港楼市、股市大跌的原因。其实这些资金的流走是有秩序的,而且流走的速度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真正影响香港经济的反而是大陆。

       大陆经济对香港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大陆经济差,香港也受牵连;加上香港和大陆没有出现欧美般大幅的通货膨胀(香港近几个月通货膨胀在2%以下),因此无需大幅度加息,也正因为这样,港元和美元的息差,令到资金流走。

        为了巩固与维护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管局多次进场承接港元卖盘,这也直接导致了香港银行体系结余跌穿千亿大关,同时经济低迷,港府或动用财政储备缓解困境。

       从2021年以来,港币几乎完全依靠金管局的干预,才能勉强维持联系汇率弱方保证线,香港金管局已多次出手买入港元。而因金管局频频出手,也导致香港银行体系的结余不断减少。截至今年1110日,香港银行结余总量已降至449.42亿港币。与2021年的银行体系结余4617亿港币相比,下滑了90.27%

       2022年1114日,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外汇基金的境外资产减少138亿港元,至34617亿港元。基础货币为19023亿港元,包括负债证明书、政府发行的流通纸币及硬币、银行体系结余,以及已发行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外汇基金对香港私营部门的债权总额为2756亿港元。对外负债总额为221亿港元。

       另外一方面,港股市场成交量持续下跌,海外资本流失严重。香港结算所成交量已经从2021年初的35万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29月的23万亿港元,降幅约为三分之一。此期间海外资本持续从香港市场流出,20226月的国际投资总额比2021年末下降了3%

       新冠疫情、俄乌战争重挫全球经济,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现在全球又因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深陷高通货膨胀压力,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今年3月以来启动加息进程,为了缩小与美元的利差,除了中国和日本以外的亚洲多国皆选择跟进美国加息,在美元不断走强之下,亚洲货币不断贬值,港元因此承受极大的贬值压力。

       香港金管局自20225月以来已进场多达40次、动用6250亿港元承接港元卖盘,直接导致香港市场流动性萎缩,银行体系总结余更跌破千亿关卡,与5月中相比,半年来香港银行业流动性已减少超过70%

       这意味着,香港现在需要不断“输血”才能保住联系汇率,而这已成为香港经济的“失血点”。

       联系汇率自1983年起实行,被视为稳定港元汇率和便利兑换的措施。但香港的特殊性在于:在经济周期上,香港跟中国大陆越来越同步;但由于联系汇率制的原因,香港事实上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必须跟着美国走。一个接近于通缩的经济体,被迫跟一个出现了“世纪大通胀”的经济体一起加息,其痛苦可想而知。

       C&E分析师认为,联系汇率暂时不会受影响,但市场看空联系汇率,会削弱市场对港元的信心和投资意欲,亦会令港府需花费更多外汇储备来捍卫联系汇率,扼制经济发展,长远打击香港投资市场。

       值得惋惜的是,香港金管局一边舔国际金融大咖,连续2届开金融峰会,巴结国际金融大鳄,而一边却无视或无力解决香港千百万中小微企业无法开设银行户,忽视香港千百万中小企业的无数细小资金流的作用,捡西瓜,掉芝麻,无法维持香港正常的金融结构和金融环境,其管理水平和权威受到国际社会的严重质疑;

       

联合汇率制度质疑声不断;

       香港实施联系汇率今年来到第40个年头,向来被奉为香港经济“定海神针”。不过,自1997年以来,质疑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已过时的声音从未停止。


美国会报告质疑联系汇率制耗尽香港财政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Hongkong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以及货币发行局制度,使港元汇率保持稳定在7.757.85港元兑1美元的区间内,维持汇率稳定。

2023年1114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正式发布2023年度报告,这份700余页的报告对过去一年里中美两国在经济、军事等各个重要领域以及对美国所应对的中国挑战及中国对全球的威胁进行了系统性评估。

报告指出,中国庞大且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青年失业率飙升、新兴领域劳动力缺口巨大、房地产和基建行业疲软、内需不足等结构性问题,严重削弱了中共的长期竞争力和社会凝聚力。
        报告对香港多方面作出负面评价,特别是司法方面,例如,直指美国商界、游客及学子不能再信赖香港法律制度或执法部门,甚至质疑香港法庭不能“公平处理商业法律争议”,报告同时关注以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简称BNO)移民的港人未能提取其强制性积金的问题,形容有关做法是港府对相关人士的“惩罚”手段,使他们难以在英国开展新的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会年度报告罕见聚焦联系汇率制度,报告罕有地质疑香港金融管理局维持联系汇率能力的前景。例如,在去年5月至今年6月期间,香港金管局按联系汇率机制,在港美汇率达到弱方保证范围时,曾逾40卖美元、买港元以维持港美汇率在1美元兑7.75元至7.85港元,耗资270亿美元,令当地银行体系结余由2021年高位下跌九成,创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最低水平,直接导致香港市场流动性萎缩,银行体系总结余更跌破千亿关卡,与5月中相比,半年来香港银行业流动性已减少超过70%

报告指出,金管局维持联系汇率正面临压力,有耗尽香港财政能力之虞。

美国会报告还忧虑香港过于走向“人民币化”,增加美企在香港的投资风险。

       中国专家阮加教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废除港元”的言论恐遭反噬;
       近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阮加在中国第一财经网站撰文,强调香港这几年的经济波动,与中国大陆的经济波动比较一致,而与美国的经济波动大相径庭,目前的香港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更不需要像美国那样提高利率去抑制通货膨胀;
       他说,香港宏观环境与大陆类似,港元今天应该降息,并认为“2023年港元为了确保美元联系汇率制维持高利率,对于香港宏观经济的影响是负面的。”
       阮加认为,作为小货币的港元可以放弃美元联系汇率,不与人民币建立联系汇率而独立实施货币政策,但这是没必要的。
       阮加解释,小货币会因为盘子小,拉抬或打压容易而更容易成为炒作标的。此外,妥善执行一种货币政策是复杂的技术问题,一直依赖联系汇率的香港未必有能力建立一个“小而全”的自主货币体系,也未必有能力去实行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联系汇率或者使用一种体量大的货币也许更现实”。
       他认为,鉴于香港与大陆的密切经济联系,港元直接使用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更现实。
       阮加说:“时过境迁,如果港元需要继续存在......给人民币尽快成为国际货币提供排头兵、桥头堡的角色。”

       阮加教授曾经在企业、国家机关工作多年。高中毕业后,在11个地方学习、公职工作半年以上,囊括中国7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北京,上海,天津,郑州,信阳,光山的县、乡、村、组,新县陡山河乡,在大型网站担任总裁9年;

人民币国际化也带来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压力

 中国央行网站119日发布的文章称,目前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服务区域扩大、服务水平提升。截至20239月末,CIPS共有直接参与者102家,间接参与者1377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的4344家法人银行机构。 
       财经专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双刃剑”,比较大的一个风险点是一旦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在中国之外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个离岸市场的资金是不受中国监管的。所以说就会发生更大规模的跨境的人民币的流动。因此它往往会使得中国在调控国内金融市场的时候,遭遇更多来自离岸的波动,这会让调控变得比较困难。举一个例子,比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应该放松货币政策,就能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但当有一个比较大的离岸市场的时候,当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有可能就会使得本币的外流加剧,这样本币的贬值压力会加大。同样,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可能想加息,但是加息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入。它会使得经济变得更加过热或者资产价格涨得更快。换句话说,当人民币充分国际化之后,中国央行管理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能力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干扰,会变得更加困难。
       C&E分析师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下跌,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主因是中国经济无论官媒如何吹捧,但百业凋敝,数据上的“靓丽”难缓经济之寒。特别是经济数据显示,自从去年12月放开“清零”封锁措施后带来的反弹已经放缓,内需不足消费无起色。虽然中国央行释放流动性到金融系统,但实体经济并未因此受益,反而出现金融空转的现象,即资金在金融系统里打转。房地产方面同样是反弹了一下,之后楼市交易量下降。另外,外需减少出口也放缓,银行结汇率总体偏低、售汇率较高,这意味着外贸企业选择将更多资金转化为美元存款,而非兑换为人民币,也是外贸偏冷的一个直观表现。
       人民币再次贬值另外一个原因,却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麻烦,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的潜在风险,包括人民币汇率潜在的大起大落、国际机构做空人民币等。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市场不同,交易的对手是国际投资者,在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意味着国际上有更多的人民币,这都可以成为做空人民币的筹码。中国央行要想护汇率,只能命令中国银行(香港)这类的银行抛售美元、吸纳人民币,从而稳定人民币汇率。粗略估算,近几个月有上千亿美元这样消耗掉了。
       自从中美交恶,美国发动对中国市场和一些企业进行一系列制裁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取代美元地位的言论就开始甚嚣尘上。特别是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而受到国际金融制裁之后,中共感受到了被排挤在国际贸易结算体系外的风险,更加紧迫的希望能够以人民币代替美元进行交易以规避此风险。在中共的民族主义宣传下,许多中国人也希望人民币能够国际化,以达成对抗美国的目地和宣扬中国的实力。但是一个国家主权货币国际化到底有何利弊,需要达到哪些条件呢?
      最理想的国际化货币需要满足这些条件:(1)价值稳定;(2)供应量能够配合国际市场体量的发展。换句话说当市场变大后需要的货币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该货币的发行量需要能够配合。当然能够完全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完美国际货币目前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金银等贵金属长期被作为货币使用,也在国际贸易中流通。但散碎的金银有着成色不同的问题和称重等麻烦,因此许多国家开始发行具有标准面值的金币和银币。由于政府拥有铸币权,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府在缺钱花的时候就打起了歪主意,通过降低成色或减少钱币重量的方式制造出更多的金币。这样的做法会带来两个后果:劣质的钱币实际价值低于以前的良币但在市场上被强制按照面值使用,那么人们就会倾向于使用劣币而将良币存储收藏起来,使得市场上的该国货币几乎全为劣币,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当有质量更好的他国货币可选时,人们就会更加倾向使用外币,在国际贸易中劣质的货币就会贬值,甚至不被接受。在中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发行的金币以高纯度和含金量稳定闻名遐迩,因而在欧洲各国广泛流通。威尼斯人的诚信作风是其金币国际化的原因,也为其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金银钱币没有能够流行至今,因为这些贵金属的产地有限且产量不能根据市场规模按需调节。欧洲曾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消耗大量黄金,导致通货紧缩。发现新大陆后又在南美殖民地发现了金矿,这些黄金被用于和奥斯曼帝国的交易,导致其通货膨胀,这也是奥斯曼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现代国家都用纸币取代了贵金属做为主权货币。纸币的好处是国家政府可以主动控制其发行量,做为金融工具调节市场,但不同的货币政策会影响其汇率的稳定性。国际贸易中选择哪家货币进行结算,就不像贵金属货币的选择那样直接了。
       现代的货币都是主权货币,主权国可以决定发行量以直接影响其价值。所以要选择某种货币做为国际贸易中介,就要求该货币主权国的经济体量足够大且政治稳定。二战之后美元为国际市场所钟爱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市场,巨大的经济体量保证了美元的价值。同时美国政治经济较为稳定,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也增加了他国持有美元的信心。
       由于缺乏经济学知识和中共错误理论(例如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宣传引导,很多国人对美元的国际化地位有着很多错误认识。首先就是美国通过印钞对全球变相征税的说法。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过度发行货币都会引起货币贬值,从而对该货币持有人变相征收所谓印钞税。但是正常国家都是将货币政策用作稳定或刺激经济发展的工具,绝不会故意滥发货币来损害货币持有人的利益。事实上每次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时国际上的多数国家都会跟从,近五年来美元对各国货币(包括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大都是上涨趋势的,也就是说持有美元事实上是最为保值的方案。
       中共把美国描绘成通过发钞就可以不劳而获收割他国财富的形象,这是错误的。其实大家想想,保值是货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而收取印钞税的前提是贬值,这不是正好矛盾吗?当下美国为了压制通胀实行的是货币紧缩政策,这难道是美国在搞反向印钞税给其他国家发福利吗?
       另一个错误认识是美国通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来实行霸权主义,对敌对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这里的错误在于美国实行的制裁是限制与美国企业和个人做生意,包括使用美国银行提供的服务。美国还通过长臂管辖禁止他国政府或企业间接向被制裁者提供含有美国技术或服务的产品。这与交易使用的是否是美元结算没有关系。俄罗斯被制裁而不能使用美国主导的银行SWIFT转账服务,但其持有的美元并不会被作废,实际上它也在继续与某些国家通过其它方式使用美元继续做交易。做为国际化货币,美国恰恰不能在美元本身的使用上做更多干涉。如果美国可以剥夺被制裁者持有美元的有效性,那么任何人或国家持有美元都会有极大风险,国际贸易也会避开美元而使用其它货币。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墨西哥毒贩的收益也要换成美元现金储存在地下室,这是美元在国际上通行的证明。
       美元的国际化程度最高,那是国际市场的选择,是美国经济规模和稳定货币政策软实力的体现。
       人民币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如何呢?从GDP来看,2022年中国的16.1万亿美元(官方数据,有虚高嫌疑)远少于美国的23.7万亿美元。要注意美元的经济依托还不止是美国国内市场,美国的企业国际影响力更大,世界上使用美元的地区也更多,所以美元的市场基础比人民币要大得多,也就会更加稳定。从政府的货币政策来看,20231月份人民币广义供应量M2达到了273万亿元(依当前汇率约合39.5万亿美元),而美元的M2则为21.3万亿。也就是人民币的发行量远超美元!结合中国市场体量远小于美国的实际情况,可见人民币的价值泡沫巨大。人民币之所以还能够维持当前汇率完全是因为中共限制兑换外汇的政策。看了上面的数据,国际市场会选择美元还是人民币就一目了然了。
       中国现在还是出口型经济,贩卖廉价劳动力赚取外国资本。这样的经济模式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期望是天然矛盾的。因为如果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那么外国就必须先积累一定量的人民币储备,中国就得以贸易逆差的方式将海外市场所需的人民币释放出去。贸易逆差就和出口型经济矛盾了。贸易逆差环境下大量海外廉价商品进入中国冲击本地产业,如果中国的企业不能向高端产业转型的话,结果就是中国的低端企业丢失市场,工人失业。中国目前显然不具备承受逆差的条件。
       中共现在正在推广的数字化人民币也是极大的减分项。数字化货币可追溯的特性让中共可以对每一分钱进行追踪和管控,这对国际持有者是极大的风险。如果受到中共的制裁,数字化人民币钱包被锁定或清零怎么办?
       中共希望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目地就是为了躲避美国和西方自由世界的经济制裁。其实一旦制裁真的降临,无论它拿美元还是人民币都无法从西方国家买来科技产品和资源。中共口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实质是在伊朗、俄罗斯、朝鲜等有限邪恶政权内部实现人民币自由流通。数字化人民币给了它们避开美国银行系统转账的可能性,便于其它国家避开美国耳目与中共私下贸易,成立一个不受西方自由社会监控的国际黑市。
       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大死穴,一、人民币会不会取消外汇管制?你有外汇管制就不可能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二、如果中国要放弃外汇管制,它必须考虑自己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别人的外资进来,钱自由流通的时候,中国的金融系统可以挺得住吗?如果担心会冲击银行系统的稳定性而不开放,那就永远都做不到国际化。

 C&E分析师认为,人民币不可能一方面做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又要国际化,这个是自相矛盾的逻辑。

       有人认为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应该要与人民币挂钩,又或者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但这种讲法不但忽略了人民币并非自由流通的货币,也明显对国际货币市场秩序有错误了解。
       人民币在可见将来会否成为自由流动而且是主要的国际货币?我有理由相信,人民币永远都不会自由流动,这也是为何中国大陆官方从来都只是说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化这个奇怪的名词,究竟又是什么意思?挂钩一篮子货币,又为何不是答案?

美国联邦退休基金抛中弃港不再投资港股,香港联合汇率维持难

鉴于美中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加剧以及中港股市表现不佳等因素,美国联邦政府退休基金决定剔除在中国及香港的股票投资。

星期三(1115日),掌管着771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联邦退休储蓄投资委员会(Federal Retirement Thrift Investment Board)表示,根据投资顾问怡安公司(Aon, and staff)的建议,该委员会决定更改其国际基金追踪的基准指数。

根据这份声明,该委员会旗下总值680亿美元的国际基金“I Fund”,从明年开始将会调整基准指数,由当前的MSCI欧洲、澳洲及远东指数,改为MSCI环球指数,而后者并不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

此举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养老基金将把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上市的股票都剔除出去,管理着680亿美元的 I Fund将不再投资在香港的股票。而怡安提出这项建议的理由是,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投资中国及香港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超过了这些投资的收益。

声明表示,投资新兴市场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美国对中国及香港的半导体、人工智能(AI)等敏感产业作出的投资限制,中国公司从美国交易所退市,以及对俄罗斯证券制裁等事件,导致交易成本及回报的不确定性增高。

委员会表示,面对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风险和中国经济复苏滞后,全球投资者对不包括中国的基金的需求不断增长。

C&E分析师认为,现在越来越多基金经理都收到客户关于投资组合“去中国化”的要求,目的是降低因为地缘政治而蒙受的风险。报导引述法国巴黎银行的东亚策略主管吕成(Jason Lui)的看法表示,过去5年来,政府基金投资中国的政治压力一直在增加,而中国股市近年来表现也不佳,使得投资者从中国股市撤资更加顺理成章。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前主席罗宾逊(Roger Robinson)则坦言,美国联邦退休储蓄投资委员会作出的前述决定,向华尔街、国家养老金系统和许多其它机构发出了明确的信息,即我们的国家安全和人权政策面临的巨大风险要求将这些证券排除在外

美国联邦退休基金的管理者如今对港股不看好,这与近年来香港股市的交易量不断萎缩,发展陷入停滞状态有关。

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港交所的成交额在2022年下滑了25.08%;在2023年前三季度,又下滑了12.74%;从股份集资总额来看,2022年港交所股份集资总额下降了67.32%

Wind数据统计则显示,2023年上半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包含IPO与再融资)的金额为744亿港元,与2022年上半年融资金额1150亿港元相比,减少了35.33%

此外,从2021年以来,港币几乎完全依靠金管局的干预,才能勉强维持联系汇率弱方保证线,香港金管局已多次出手买入港元。而因金管局频频出手,也导致香港银行体系的结余不断减少。截至今年1110日,香港银行结余总量已降至449.42亿港币。与2021年的银行体系结余4617亿港币相比,下滑了90.27%

这意味着,香港现在需要不断“输血”才能保住联系汇率,而这已成为香港经济的“失血点”。

值得惋惜的是,香港金管局一边舔国际金融大咖,连续2届开金融峰会,巴结国际金融大鳄,而一边却无视或无力解决香港千百万中小微企业无法开设银行户,忽视香港千百万中小企业的无数细小资金流的作用,捡西瓜,掉芝麻,无法维持香港正常的金融结构和金融环境,其管理水平和权威受到国际社会的严重质疑;


维护港币联系汇率,港外汇基金亏损严重;

近日,香港金管局公布,在立法会披露外汇基金第三季投资表现,基金今年第三季录得亏损55亿港元,有关亏损未计及其他投资。投资分类方面,香港股票及其他股票分别蚀57亿元及80亿元,债券市场则获利157亿元,主要来自债劵利息;外汇投资则蚀75亿元。未计长期增长组合的估值变动,期内亏损55亿元。

至于今年首3季外汇基金录得投资收益1109亿元。当中赚最多是首2季的外地股票及债券,分别赚485580亿元,成为外汇基金首3季主要收入。另外,外汇基金第3季支付给政府基金及法定组织42亿元,首3季支付121亿元。

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表示,过去三个月利率整体向上,不利外汇基金表现,致港股、外地股票、外汇录得投资亏损,但幸好债券息率上升,使债券利息收入较以往增加,抵销部份损失。他又指,要比较长期性看外汇基金表现,因为短期市场波动是比较困难去处理。

李达志指债券息率上升,令估值下跌,但债券利息收入较数年前多出很多,因为金管局做了防御性的部署,投资比较短期债券,令估值的影响相对减少,可抵销部份损失。

他重申,要比较长期性看外汇基金表现,因为短期市场波动是比较困难去处理,尤其大家对息口是很敏感。

无论港元或者港元联合汇率制能够走多远,香港都需要创新创建一个自己的“美元货币”,希望这个货币就是“香港币HKC”。


 
 

C&E财经视点 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