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體


财经视角




港府财困,救市无力,靠区议员、靠夜缤纷提振经济?


CNE.HK
20231229日星期五)财经视角

制度被破坏 外资大撤离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最新境外母公司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等数据,今年只有1336家境外公司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是2012年来数目最少的一年。数据显示,美国、日本及英国公司在港的地区总部都已经减少。

美国公司在港的地区总部,由2019年的278间减至2023年的214间;日本公司在港的地区总部由2019年的232间减至2023年的206间;英国公司在港的地区总部由2019年的141间减至2023年的115间。

钟剑华说:“政府的做法导致了大量外资撤走。你(政府)破坏了香港的法制,破坏了香港的公民社会,作为投资者不可能考虑在这里投资的风险代价。法庭如何运作大家都有眼看,官员什么水平,加上资讯和表达如何受限制。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都是因素。他们要避险,就会将部分资金撤走。”

投资是讲成本与代价,当风险越来越高,他们就会撤资。过去几年,大家看到美资、日资的撤走速度是很明显的,如今英资也是。中资也少了,国内经济事实上是有心无力。对香港的损害很明显。这个趋势,暂时不会和缓。

重建信心更难 

香港学者钟剑华表示,要外资重新回来香港投资是不容易的。因为国际机构将资金撤走到新加坡或台湾等地,他们要重新做设置,这个需要代价。

香港令他们失去了信心,制度被破坏了,就算政府要重建制度,但重建也需要时间和资源。

“就算制度重建了,要重建信心就更困难。”可能两年后政府又搞个什么法出来,所以就算政府收敛一些,失去的要再回来真的不容易。“所以短期内,就算形势不恶化,但也不会有好转。”钟剑华说。

圣诞200万港人离港 15亿资金流失!

港人在上周已陆续离港,由1217日至圣诞首周,已有约200万港人出境。按往内地每人平均消费约730港元计算,圣诞周流失的消费额高达约15亿港元。

为何那么多港人离开香港?香港学者钟剑华认为,“这可能是他们对生活感到压抑和不开心。”若有机会就会离开,去日本也好、去台湾也好。“我这次去日本也看到相当多香港人,差不多去到每个地方都听到有人讲广东话。”

钟剑华说,这种社会的压力,使到他们一有机会就想逃离。他们不能放弃香港的工作和生活,在香港还有家人需要照顾,但香港的生活令他们压抑和不开心,所以有机会就会逃离。“也有不少人在和政府斗气,政府越呼吁市民留港消费,市民就越不想留港消费。”

港府一直打压黄店,港人会想:“我们宁愿不帮衬(支持),总之去深圳也好,就是不呼应政府的呼吁。”这种行为你说它是软对抗也好,全心对抗也好,相信这都是港人很普遍的心态。

“反正香港、深圳、大湾区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市民就会用这种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消费安排。我觉得这是政府自己造成的。”

港人离开香港到外地消费,当然会导致资金流失。这个圣诞假期,流失到深圳消费的资金达到15亿港元,可以想象这些钱如果留在香港,是很有作用的,但港人不想那么做。而这也对香港经济造成了损害。如果是我,我也不会留在香港消费。我会存钱,趁假期出去玩,开心消费。绝不想留在香港,聼那班高官的废话。

香港经济靠夜缤纷?

本港经济复苏无力,数月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出“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话题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坊间普遍对此持负面看法。有评论认为,发展如小摊贩之类的夜市经济并非国际城市的发展方向,财爷(编注:指财政司司长)提出夜市经济,希望给市场注入强心针,反而凸显香港经济回天无力,政府对经济复苏已无计可施。

陈茂波813日发表司长随笔,称疫情之后随着旅游业复苏,游客为香港零售商户、餐饮和旅游业注入了动力,这也是本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认为下半年私人消费和访港旅游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他引述政府数据指,私人消费开支在第一季按年实质上升13.0%后,第二季按年增长8.2%,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比较,第二季比第一季增加了3.9%,反映本地私人消费仍能稳步增长。其中本港零售和餐饮业的表现在第二季也正在改善。零售总销货价值和食肆总收益按年分别上升17.6%24.3%,分别回复到2018年同期逾八成半和九成半,反映第二季市民的在港消费有增长。

他续指,踏入下半年,本港旅游业的复苏有加快的趋势。七月访港旅客人数约360万人次,即每日约有11.6万旅客访港,按月上升超过三成。其中以大陆和东南亚游客为主。

随着访港旅客数字正在快速恢复,陈茂波认为香港要把握机会,推动旅游业朝多元、高增值、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比如举行大型盛事、国际会议展览等活动,这对吸引高增值旅客尤为重要。而短期内,政府也要与业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更好巩固复苏中的各个经济环节,保持复苏动力。

财爷夜市经济言论一出,便引发香港社会的关注。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指,目前香港“死气沉沉”,食肆晚市生意下跌了三成,很多餐饮店要面对巨大的经营压力,设立夜市会令食肆面临更大竞争。

黄家和举例指,政府之前举行的“开心香港”美食市集规模小,无法引起连锁反应,不会引发各区的参与。他批评这些市集是为了追求关键绩效指标(KPI)及交功课而做,并非以目标为本。

很多市民也不看好夜市,认为香港人力成本高,而且商家有“赚到尽”(编注:指赚到极致)的心态,这会导致食物定价高企,比如30港元一块鸡蛋仔,20港元一串大鱼蛋。而夜市成功的关键是食物美味而且够便宜,所以夜市这条路在香港很难行得通。

还有市民批评政府一时一样:早二十年禁了街边的鱼蛋“走鬼档”(编注:指无牌经营小贩),早两三年傍晚6点后禁堂食,即使恢复堂食也要打针扫健康码,用尽心思为市民出街消遣设置重重阻碍……现在又鼓励市民夜晚上街吃喝购物?

还有市民怒斥:疫情期间政府跟足大陆“动态清零”,将提供宵夜的铺头赶尽杀绝,商场提早关铺,打工族下班后想逛街,看到街上冷冷清清只好提早回家,然后港府再跟随北京在防疫政策上急转弯,瞬间从极端清零到全面开放,社会完全跟不上政府“飘忽”(编注:指摇摆不定)的脚步,现在餐饮业的情况比疫年更差,“很少做到两轮枱”(编注:指夜晚有两轮食客),酒店自助餐也要止蚀离场……当初是政府让几百万香港人适应了不用上街的生活,现在假装一切可以重来?

有评论认为,发展如小摊贩之类的夜市经济并非国际城市的发展方向,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并没有夜市,当地民众去通常都去酒吧区、SOHO区消遣,类似消遣区香港也有兰桂坊;而香港相对平民化的地方则有葵涌广场、太安楼等,都是体验本地小食的集中地。这些都是因应市场需求发展而来,而非单靠行政主导。不是财爷写网志倡导一番,市场就会跟着走的。

评论续指,财爷提出夜市经济,希望给市场注入强心针,反而凸显政府对经济复苏已无计可施。而本港经济不振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最推崇的《国安法》,这部法例吓走外资,赶走中产,人心慌慌,哪有心情消费啊?

香港经济靠区议员?

而现在,香港经济要靠区议员了。

香港新一届区议会明年元旦上任。此届区议会百分百由爱国人士组成,解决香港经济问题,分担政府财政压力就成为他们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之一。据报政府要求多区区议会设立提振地区经济专责工作小组,让区议员就经济议题出谋献策,身体力行筹办本地区的特色活动以刺激消费。

过往区议会的工作以“民生”为主,如今转型去振兴经济,候任区议员陈志豪指形容做法“破格”,反映政府重视地区经济。

据报导,大埔候任区议会主席兼民政专员陈巧敏提出举办2个市集、3个打卡点,包括在黄历新年期间举行的夜光许愿树、夜光宝碟、夜间舞狮表演,及户外电影欣赏等。另外,大埔艺术中心将于214314日举行艺文青夜市。同时,在大埔区内增设其他打卡位,如在大埔海滨公园将设龙舟摆设、大埔墟火车站行人隧道设大埔地标3D立体墙

香港网民普遍不看好区议会提振经济的做法,揶揄道,如果这样就能挽救经济的话,2008年美国就不用大量印钞,搞量化宽松了,不如举国上下买鱼蛋用夜市救市算啦。还有留言说:最重要是画面好好,好像夜缤纷那样,照完相交功课就行了,不用讲什么成本效益!

有分析认为,港府财困,政府一班高官黔驴技穷,所以将赚钱压力施加给区议会。尤其刚刚当选的470名区议员都是所谓的爱国者,其中179名直接由特首委任。上任后当然就要听教听话,帮政府做事。虽然结果肯定是无法帮补到经济,但做做秀,走个过场都还是必须的。

分析又指,今年年初港府高薪请来专家学者,组成“特首政策组”为特首出谋划策。政策组编制共有47人,预计每年总开支超过7,500万港元。组长由去年辞去立法会议员一职的黄元山担任,工资升近3倍,每月袋30.2万港元。

分析反问:耗费巨资聘请一班智囊们,本港民生、经济还是一塌糊涂,最终要区议员去提振经济,是不是太讽刺呢?

香港自2020年实施《港版国安法》后,出现了移民潮,外资更是大量撤离。《华尔街日报》10月报导,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有少量跨国企业陆续撤出香港,时至今日已演变为一场涉及银行、投资公司和科技企业的大撤离。投资者认为,来香港曾经是一件相当没有风险的事情,但现在这不再是一个没有风险的地方。


CNE.HK20231229日星期五)财经视角


更多财经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