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體


财经视点

 



被穆迪降级后,这个时代的恐慌,或许才刚刚开始


【香港南雅货币交易所CNE.HK20231207日】财经视点】

12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中国股市应声再跌破3000点。中共跳脚,财政部表示“感到失望”,

党媒《新华社》正在宣传中共党魁的上海调研,不想瞬间被打回了原形。疫情爆发,中共高层和各级官员故意不戴口罩,却掩饰不了当前的疫情和经济窘境。

中共的口号、作秀调研式治理模式早就失灵了。

1128日至122日,中共党魁到上海考察,被视为对外展示开放姿态,也是亲自管经济的又一个关键信号。

1130日,习在上海主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称,长三角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中共提出的所谓“新发展理念”或“中国式现代化”,口号已经喊了一段时间,但各级官员至今还不知道具体如何做。中共党魁说了实话,希望上海和长三角地区能够“先行探路”。

中共上下实际都不知道怎么搞“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几天来不断重复口号、宣传习的上海之行,试图营造内外的一点信心,却被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一下子戳破了。

125日,穆迪将中共政权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降至负面。穆迪在声明中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共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负债累累,对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机构实力构成广泛风险;中国经济将有结构性转变,中期增长动力放慢,内地楼市持续收缩的风险提高。

穆迪把中共的宣传揭穿了,等于否定了中共企图恢复经济信心的一些尝试;或者说,穆迪不认为中共有能力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

穆迪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放慢”,存在“广泛风险”;但中共不愿承认,非要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到底谁的判断更准确,外资企业早有做出了反应,中国股市、楼市全面下跌,债市频爆雷。外资、台资正迅速离开中国,中共刚刚打击了台商代表之一的富士康,等于自断财路。

中国财政部对穆迪的降级表示失望的同时,还讲了一大堆诡辩的话。针对诡辩,本文做五点评论。

第一,2023年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走衰的认识,空前的接近一致。举几种表现。(1)中共国家外汇管理局113日公布的79月国际收支显示,外商投向工厂建设等的直接投资为-118亿美元,这是自有可比数据的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810日,拜登直白地说:中国正在艰难应对高失业率和劳动力老龄化,使该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一枚定时炸弹,并对其它国家构成潜在威胁。(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且成常态了(过去7”几个月就反弹回去了)。(4)被称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2021年净流入4,322亿元创历史新高,但2022年同比骤降79.17%仅为900.2亿元,2023年继续大幅下跌。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只是顺应了这个共识,但做得还非常保守,因为它仍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1)不变。事实上,穆迪的下调力度,远不够揭示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形。

第二,为什么下调评级展望?穆迪解释,政府和公共部门(······)将向陷入财务困境的地区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对中共国的财政实力构成了重大风险”。的确,国内外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共一颗无法排出的定时炸弹。

这主要有两额原因。其一,增长迅猛,几乎失控。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还不到20万亿元,截至202310月末,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这还只是显性债务。其二,隐形债务更大(主要是地方国企——城投的有息负债),多方估计约60万亿。如此巨大的债务,地方财政根本没有能力偿还(体制内专家说也没想过偿还)。《华尔街日报》日前发文,30省市靠借新还旧避免违约,解决地方巨额债务面临紧要关头。借新还旧的规模有多大呢?陆媒第一财经报道,根据公开发债数据,今年前11个月,中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计约9.14万亿元,首次突破9万亿元关口,远远超过2022年全年发债规模(约7.4万亿元),相当于今年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9.1万亿元);其中,一半多点是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约4.5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2%)。但问题是,借新还旧,只是把债务往后推,可债总是要还的,而且越积越重,中共根本没有解决办法,只是空喊什么要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却拿不出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其实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坐等暴雷。

第三,穆迪不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打脸中共当局所谓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穆迪预计,2024年和2025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4.0%2026年至2030年平均为3.8%。这与国际几大经济机构的预测相似。例如,10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3年中国GDP增长率预计从预测数值从5.2%下调为5%,将2024年的预测下调0.3个百分点至4.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走出疫情限制的中国经济正在失去动力,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危机造成的障碍。而在23日发布的中国2022年第四条磋商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随着劳动力的萎缩和资本投资回报的减少,如果不进行改革,估计未来五年中国GDP的增长率将降至4%以下。如果是这个速度,中共将无法完成其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还有的研究机构预测,现在至2049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更低,只有2%-3%。总之,对中国经济远景更对的是悲观预测。

第四,中共没能化解穆迪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官方数据,2023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94亿元,同比增长8.1%。看似不错,细看则是另一回事。其一,187,494亿元中,非税收入惊人的同比下降3.8%,说明已难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带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中共财政的最后一根支柱已经动摇;其二,187,494亿元中,税收收入虽同比增长10.7%,但这主要来自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51.8%),因为去年同期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而更能反映经济状况的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三大税,分别同比下降4.8%6.3%0.5%,由此推论可以2023年的经济比2022年更差(2022年这三大税都是增长的,只是增值税下降29.1%)。其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压力居高不下,长期所谓紧平衡

第五,“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说: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这与事实有出入。官方数据:20231-10月累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992亿元,同比下降20.5%;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8811亿元,同比下降17.5%。同时参考2020-2022年相关数据(见表2),显示:(120231-10月,卖地收入、支出相抵,还倒欠3849亿元,是2020-2022年盈余状态的大逆转;(2)卖地收入下降幅度大于支出降幅,卖地收入涨幅也大于支出涨幅,说明支出有一定的刚性和稳定性,不会随着卖地收入的减少而成比例的减少,这对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事实上,1989年以来的30多年里,穆迪只在2017年将中国信贷评等由Aa3降至A1(理由是整体经济的债务可能实质增加,与其对国家财政的可能冲击);这次只是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维持A1评级不变。应该说,穆迪的做法,是相当温和、保守的;中共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的辩解不能成立,是诡辩,而诡辩只会刺激各界的厌恶和反感,加速去风险

新华社文章还称,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1.9%”。

1018日,中共统计局曾宣称前三季度GDP增长5.2%。这一数字受到普遍质疑,即便经济真的增长了5.2%,同期税收竟然增长11.9%,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多。这是典型的掠夺式税收,表明中共当局严重闹钱荒,正在狠割韭菜,困境中的企业如何还能发展

中共强调这些数字,想证明财政没有问题,实际印证了穆迪的判断,中共不但无力解决问题,还只能越搞越糟。

新华社文章还回应了地方债务问题,称“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无序举债的蔓延扩张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文章仅承认,“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全国政府法定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50.4%。”

这些虚假的数字更没有说服力,美国高盛集团20219月就发布报告透露,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在2020年底已经激增到53万亿元,相当于GDP52%,远高于中共官方公布的数字。今年以来,中共各地官员不断放出软硬话,指望中央接盘地方债务,但中央却说“谁家的孩子谁抱”。

如今,眼看被穆迪降级,中共又赶紧说“地方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风险得到缓释”;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中共公布的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中,显然不包括这些“平台”的债务,到底有多少,中共当然不能说,但承认了还有另外巨大的债务“平台”。这等于再次印证了穆迪的声明,即中共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负债累累,对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机构实力构成广泛风险。

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们,应该比中共党魁更懂经济,他们也会到企业去视察,但不会动辄颐气指使,更不会假装比企业家更懂得如何管理企业、投资和推动技术创新。然而,中共高层却非要对内外表明,党中央才能指挥经济活动,所有人都得听党中央的,这恰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中共还在高喊口号治国,但突然被穆迪降级了,全世界恐怕都不相信中共能治理好经济,中国人应该更清楚。


更多财经视点......

【香港南雅货币交易所CNE.HK20231207日】财经视点】